目录

读书笔记之《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

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能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直译过来就是「非暴力沟通:生命的语言」。非暴力沟通能够:疗愈内心深处的隐秘伤痛;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突破那些引发愤怒、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用不带伤害的方式化解人际间的冲突;学会建立和谐的生命体验。

文摘

0. 译序和前言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作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

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1.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在离开前,我想问,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在自我辩护前,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我心里有话要说,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请透过我的言语,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际关系。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过程: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情感。我发现,这个与我结婚28年的男人,内心原来那样痛苦!在我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前的那个周末,他甚至提出了离婚。长话短说,幸亏非暴力沟通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否则,今天我们不可能一起来到这里……我试着体会他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2.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3.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4.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

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5.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6. 第六章 请求帮助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7. 第七章 用全身心聆听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分析妨碍了倾听。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这将便于他人对我们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补充。

我有些困惑。我想知道你是指哪件事。告诉我好吗?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我们越是这样做,就越能体会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这种幸福。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一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并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有能力迅速调整好状态,来倾听他人。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8.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一位大学教师提到,一些教师通过倾听以及表达自己的需要,使师生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倾听有赖于我们体会他人的能力。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9. 第九章 爱自己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不幸的是,我们的自我评价方式往往导致自我憎恨,而无助于学习。

失误揭示我们的局限性,并引导我们的成长。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一旦发现自己正在做无益的事情,我们的挑战是如何对需要和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以使我们的转变:(1)符合我们的心愿;(2)出于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羞愧。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是的,感到遗憾是难免的。但它能帮助我们从经历中学习,而无须责备自己。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10.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在生气时,杀人、打人、骂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真的很生气,我们就需要找到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非暴力沟通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它认为,通过深入地了解愤怒,我们可以充分表达内心的渴望。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须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这也许需要一个过程,但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将会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想起那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

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它们。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我们需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

11.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如果冲突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得到对方的理解,那么,双方的需要通常可以同时得到满足。至少,他们可以求同存异。

有一方也许不想交流,或是危险迫在眉睫没有时间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需要使用强制力来避免伤害。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在使用惩罚性的强制力时,我们认为某些人是邪恶的,为了让他们悔改,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此时,我们希望痛苦能让他们:(1)意识到自己的过错;(2)感到懊悔;(3)改变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除了体罚外,指责或否定他人也是常见的惩罚方式。

惩罚将导致关系的疏远。一旦我们被看作是施暴的人,我们就很难得到友善的回应。

了解别人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来满足我们的愿望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如果我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人们认识自己的需要,那么,我们很可能适得其反。

12.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

她就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职业女性”的心声:“为了照顾孩子,我放弃了工作,留在家里(观察);我有点心灰意冷(感受),因为我看重成就感(需要)。我想,我现在也许可以去找份兼职(请求)。”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释放压力。

一旦我不把人当作诊断的对象,而专注于彼此作为人的感受和需要,人们通常都会有积极的反应。

通过培养非暴力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我们就可以在真诚、开放的气氛中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互动,从而帮助他人摆脱心理的困扰。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如果我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她告诉我她想加深与我的联系……唉!那简直就是在表达爱。

13.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对感激的渴望不仅存在于工作场合,而且也存在于家庭中。

从那以后,我就更加留意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并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的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啊!

即使人们在听到感激时会感到尴尬,他们也会想听到明确的表达。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赞扬也常常被人用来实现个人目的。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在表达感激时,我们说出:(1)对我们有益的行为;(2)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庆祝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总结

非暴力沟通以善良、仁爱、宽容为核心,去感受自己与他人的需要,然后明确表达需求、提出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沟通的模式用于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 观察: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 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 请求: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 观察: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 需要: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 请求: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思考

正如书中所说:“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会促进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模式,能养成一种好的沟通习惯,使生活多一些和谐、美好。我会努力练习这样的沟通习惯,不断地改善身边的人和事,让人生充满爱和幸福。